- 詹瑾;蒋婴;吴佳杰;
目的 利用网络药理学与动物实验探讨当归芍药散调控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EMs)的作用机制。方法 筛选当归芍药散活性成分及靶点,通过GeneCards获取EMs疾病靶点,Venny平台分析药物-疾病交集靶点,构建PPI网络及互作网络图,并进行GO/KEGG富集分析。动物实验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当归芍药散组,连续干预4周后,ELISA检测血清炎症因子(IL-6、IL-1β、TNF-α)及性激素(E2、P),Western blot分析E-Cadherin、MMP2、VEGF蛋白表达,qRT-PCR检测CHRM1、GABAA等基因表达。结果 通过筛选获得49个活性成分及556个潜在靶点,与EMs相关交集靶点71个,富集分析提示该药通过CYP17A1、PTGS2等靶点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动物实验显示,当归芍药散组较模型组显著降低大鼠血清IL-6、IL-1β、TNF-α及E2水平(P<0.05),提升P水平(P<0.05),并下调PI3K-Akt通路中MMP2、VEGF蛋白表达及CHRM1、GABAA等基因表达(P<0.01)。结论 当归芍药散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协同作用抑制PI3K-Akt通路活性,调节炎症因子与性激素水平,为EMs治疗提供新依据。
2025年06期 v.33 1261-12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66K] - 刘恒;郭婉茹;何玉莲;戚桂杰;
目的 探讨黄芩苷(BAI)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不孕症大鼠卵巢超微结构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β-连环蛋白/叉头盒O1(PI3K/AKT/β-catenin/FoxO1)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构建PCOS大鼠模型并将其随机分为模型组(Model组)、阳性对照-二甲双胍组(Metformin组)、黄芩苷低剂量组(BAI-L组)、黄岑苷高剂量组(BAI-H组)、黄芩苷高剂量+通路抑制剂组(BAI-H+LY294002组),每组12只。同时取健康大鼠作为对照组(Control组)。检测各组大鼠的受孕率,血清中糖脂代谢(TG、HDL-C、FBG、FINS)水平、性激素水平(LH、FSH、AMH、T和E2)和炎性因子(IL-6和TNF-α)水平,卵巢组织中氧化应激因子(CAT、SOD、GSH)水平,H-E染色观察卵巢组织病理变化,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卵巢组织超微结构,Western blot检测PI3K/AKT/β-catenin/FoxO1通路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Model组大鼠卵巢组织出现病理变化、生殖激素分泌紊乱、胰岛素抵抗增加,受孕率、卵巢组织抗氧化酶活性、PI3K、p-AKT/AKT和β-catenin蛋白表达量显著降低,血清中炎性因子水平、卵巢组织中FoxO1和Bax蛋白表达量升高(P<0.05);与Model组相比,BAI-L组、BAI-H组以及Metformin组大鼠卵巢组织病损减轻、生殖激素分泌趋于正常水平、胰岛素抵抗降低,受孕率、卵巢组织抗氧化酶活性、PI3K、p-AKT/AKT和β-catenin蛋白表达量显著升高,血清中炎性因子水平、卵巢组织中FoxO1和Bax蛋白表达量降低(P<0.05);BAI-H+LY294002组中LY294002逆转了BAI对PCOS大鼠卵巢组织相关病理变化的改善作用(P<0.05)。结论 BAI可减轻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改善卵巢分泌功能和病理损伤、提高PCOS大鼠受孕率,其作用可能与激活PI3K/AKT/β-catenin/FoxO1信号通路有关。
2025年06期 v.33 1271-12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02K] - 刘子源;张敏;
目的 基于GEO数据库分析三阴性乳腺癌(TNBC)组织的微生物谱系及其对抗肿瘤免疫的影响。方法 从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GEO)获取GSE38959、GSE45827和GSE65194数据集,通过Kraken2软件和Bracken算法对样本测序序列进行分类和丰度估算,使用R软件“phyloseq”包进行多样性分析,使用“metagenomeSeq”包对样本进行累积和缩放归一化处理,按临床变量分层鉴定差异丰富的细菌类群。使用“limma”包筛选TNBC组织与对照组织之间的差异表达基因,对标准化后的基因表达数据进行K均值聚类,使用Advanced Analysis软件进行差异通路分析、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叠加以及免疫细胞类型分析。使用“psych”包,基于属水平细菌相对丰度与差异表达基因之间的Spearman相关系数构建微生物群-免疫网络。结果 调整混杂变量,对照组织与TNBC组织多种细菌属相对丰度存在显著差异,确定了34种丰度存在差异的细菌属。各分期、分级、组织学亚型TNBC组织细菌属均存在显著差异。与对照组织相比,TNBC组织Toll样受体(TLR)4基因显著下调,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减少,髓性分化原发应答基因88、白细胞介素1受体关联激酶1及其他下游基因上调,总T细胞、CD8~+T细胞、NK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富集程度升高。微生物组-免疫网络多以细菌为中心,TNBC节点稀疏,对照组织模块更大,互联程度更高。对照组织微生物组-免疫网络主要节点Anaerococcus、Caulobacter、Streptococcus在TNBC网络中缺失,显著节点Methylibium在TNBC网络中的连接性降低。对照网络中TLR信号通路相关分子TLR3、TLR4、IRAK1等基因与Methylibium、Enhydrobacter正相关,TNBC网络中则未发现这些关联。结论 本次研究初步揭示了TNBC的微生物群-免疫相互作用,描绘了与多种预后临床变量相关的乳腺微生物谱,为进一步探索微生物群-免疫相互作用影响TNBC发生发展的致病机制奠定了基础。
2025年06期 v.33 1280-12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28K] - 包蕊;王馨;韩欣;
目的 探究木犀草素(Lu)调节核转录因子红系2相关因子2(Nrf-2)/血红素氧合酶1(HO-1)信号通路对妊娠高血压(GH)大鼠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构建GH大鼠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孕鼠分为Model组、L-Lu组、M-Lu组、H-Lu组、ML385组。每组各10只。另外选取10只正常孕20 d大鼠为Control组。检测孕鼠尾静脉压;检测孕鼠妊娠晚期24 h尿蛋白含量;观察孕鼠妊娠结局;观察孕鼠胎盘组织的病理变化;检测孕鼠胎盘的细胞凋亡;检测孕鼠血清炎性相关因子水平;检测孕鼠胎盘组织中胎盘生长因子(PLGF)、凋亡相关蛋白以及Nrf-2/HO-1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结果 与Control组相比,Model组孕鼠胎盘组织排列紊乱、细胞发生水肿和空泡样改变,平均动脉压、24 h尿蛋白含量、胎盘的细胞凋亡数量、子代病死率、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B淋巴细胞瘤-2相关X蛋白(Bax)、半胱天冬蛋白酶-3(caspase-3)蛋白表达增加(P<0.05),孕鼠的平均子代数目、平均子代体质量、PLGF、B淋巴细胞瘤-2(Bcl-2)、Nrf-2、HO-1蛋白表达减少(P<0.05);与Model组相比,L-Lu组、M-Lu组、H-Lu组孕鼠组织排列整齐、细胞水肿和空泡样改变减轻,平均动脉压、24 h尿蛋白含量、胎盘的细胞凋亡数量、子代病死率、血清TNF-α、IL-6、IL-1β、Bax、caspase-3蛋白表达显著减少(P<0.05),孕鼠的平均子代数目、平均子代体质量、PLGF、Bcl2、Nrf-2、HO-1蛋白表达显著增加(P<0.05);与H-Lu组相比,ML385组孕鼠组织排列紊乱,细胞水肿和空泡样改变严重,平均动脉压、24 h尿蛋白含量、胎盘的细胞凋亡数量、子代病死率、血清TNF-α、IL-6、IL-1β、Bax、caspase-3蛋白表达显著增加(P<0.05),孕鼠的平均子代数目、平均子代体质量、PLGF、Bcl2、Nrf-2、HO-1蛋白表达显著减少(P<0.05)。结论 Lu通过激活Nrf-2/HO-1信号通路,有效的降低GH大鼠血压,减轻胎盘组织炎症,改善妊娠结局。
2025年06期 v.33 1288-12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19K] - 于超;缪凡;刘燃;
目的 探讨舒芬太尼(SUF)通过调控miR-495-3p/分泌型磷蛋白1(SPP1)表达对子宫内膜癌(EC)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EC细胞系Ishikawa,使用不同浓度SUF干预Ishikawa细胞,利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存活率;将Ishikawa细胞分为NC组、SUF组、SUF+miR-NC组、SUF+miR-495-3p mimics组。MTT比色法和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增殖;TUNEL染色实验检测细胞凋亡;qRT-PCR实验检测miR-495-3p、SPP1及细胞凋亡相关因子[半胱天冬酶(Caspase-3)、Bcl-2家族蛋白(Bax)、细胞色素C(Cytochrome C)]的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各组Ishikawa细胞中SPP1和细胞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miR-495-3p和SPP1的靶向关系。结果 与NC组相比,SUF组和SUF+miR-NC组细胞存活率、克隆形成数目、明显下调,细胞凋亡率、miR-495-3p、Caspase-3、Bax和Cytochrome C的mRNA及蛋白表达量明显上调(P<0.05)。与SUF+miR-NC组相比,SUF+miR-495-3p mimics组细胞存活率、克隆形成数目、SPP1 mRNA和蛋白表达量明显上升,细胞凋亡率、miR-495-3p表达量、Caspase-3、Bax和Cytochrome C的mRNA和蛋白表达量明显下降(P<0.05)。双荧光素酶实验证实miR-495-3p与SPP1存在靶向关系(P<0.05)。结论 SUF可能通过调控miR-495-3p/SPP1轴抑制EC细胞增殖,促进EC细胞凋亡。
2025年06期 v.33 1295-13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7K] - 李娜;高磊;陈兴环;
目的 探究漆黄素通过调节蛋白激酶B(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eIF4E结合蛋白1(4EBP1)信号通路对子宫内膜异位症(EM)大鼠的保护作用。方法 通过自体移植建立雌性大鼠EM模型,并将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漆黄素(40 mg/kg)组、漆黄素+AKT激活剂组,每组12只,给药21 d。测量子宫内膜异位灶体积;H–E染色观察子宫内膜组织病变;TUNEL染色检测细胞凋亡;邻联茴香胺法检测MPO活性;ELISA检测炎性因子TNF-α和IL-1β水平;qRT-PCR检测子宫内膜组织中AKT、mTOR、4EBP1的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子宫内膜组织AKT、mTOR、4EBP1蛋白表达。结果 模型组EM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灶体积、MPO活性、TNF-α、IL-1β水平、AKT、mTOR、4EBP1 mRNA和蛋白表达均较假手术组升高,细胞凋亡率降低(P<0.05);漆黄素组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灶体积、MPO活性、TNF-α、IL-1β水平、AKT、mTOR、4EBP1 mRNA和蛋白表达均较模型组降低,细胞凋亡率升高(P<0.05);而AKT激活剂的加入逆转了漆黄素对EM大鼠的治疗作用(P<0.05)。结论 漆黄素通过抑制AKT/mTOR/4EBP1信号通路对EM大鼠发挥保护作用。
2025年06期 v.33 1302-13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8K] - 董美玲;张会仙;穆笑娜;刘超楠;
目的 基于PPARα/HOXA10通路,探究化痰调经丸对多囊卵巢综合征大鼠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阳性药物戊酸雌二醇组,化痰调经丸低、中、高剂量组,每组7只。通过来曲唑(1 mg/kg)灌胃给药构建多囊卵巢综合征大鼠模型。计算各组大鼠的卵巢指数,HE染色检测卵巢组织的病理学改变,TUNEL染色实验检测卵巢组织细胞的凋亡情况,试剂盒检测血清中雌二醇(E_2)、睾酮(T)、黄体生成素(LH)、促卵泡激素(FSH)、抗米勒管激素(AMH)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卵巢组织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RT-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卵巢组织中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血清同源框基因A10(HOXA10)的表达。结果 相对于对照组,模型组大鼠的卵巢指数降低(P<0.05),卵巢组织呈现病理学损伤,卵巢组织的细胞凋亡数量增加,血清中E_2、FSH水平降低(P<0.05),T、LH、AMH水平升高(P<0.05),卵巢组织中IL-1β、TNF-α的水平升高(P<0.05),卵巢组织中PPARα、HOXA10表达下调(P<0.05);相对于模型组,阳性药物组及化痰调经丸低、中、高剂量组大鼠卵巢指数升高(P<0.05),卵巢组织的病理学损伤减轻,卵巢组织的细胞凋亡数量减少,血清中E_2、FSH水平升高(P<0.05),T、LH、AMH水平降低(P<0.05),卵巢组织中IL-1β、TNF-α的水平降低(P<0.05),卵巢组织中PPARα、HOXA10表达上调(P<0.05)。结论 化痰调经丸能够通过抑制炎症、逆转血清性激素分泌的紊乱来减轻多囊卵巢综合征大鼠卵巢组织的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激活PPARα/HOXA10信号通路相关。
2025年06期 v.33 1308-13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45K] - 梁宏;雷莉;陈小芳;杨婧;杨贵英;
目的 基于Nrf2/HO-1信号通路,探究瑞马唑仑对流产大鼠妊娠结局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SD大鼠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阳性药物地屈孕酮组、瑞马唑仑低剂量组、瑞马唑仑高剂量组,皮下注射溴隐亭构建大鼠流产模型。解剖大鼠子宫统计大鼠流产率,H-E染色检测子宫蜕膜组织的病理学变化,放射免疫检测试剂盒检测血清中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激素(LH)、催乳素(PRL)、雌二醇(E_2)、孕酮(P)水平,相应试剂盒检测子宫蜕膜组织中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RT-qPCR及Western blot实验检测子宫蜕膜组织中Keap1、Nrf2、HO-1 mRNA及蛋白的表达。结果 相对于对照组,模型组大鼠的流产率增加(P<0.05),子宫蜕膜组织呈现明显病理学损伤,血清中FSH、LH、PRL、E_2、P水平降低(P<0.05),子宫蜕膜组织中Keap1 mRNA及蛋白的表达上调(P<0.05),Nrf2、HO-1 mRNA及蛋白的表达下调(P<0.05);相对于模型组,瑞马唑仑低、高剂量组及阳性药物组大鼠的流产率降低(P<0.05),子宫蜕膜组织的病理学损伤减轻,血清中FSH、LH、PRL、E_2、P水平升高(P<0.05),子宫蜕膜组织中Keap1 mRNA及蛋白的表达下调(P<0.05),Nrf2、HO-1 mRNA及蛋白的表达上调(P<0.05);高剂量瑞马唑仑的效果优于阳性药物(P<0.05)。结论 瑞马唑仑能够通过减轻子宫蜕膜组织的氧化应激损伤、调节流产相关激素的分泌,改善流产大鼠的妊娠结局,其机制可能与激活Nrf2/HO-1信号通路相关。
2025年06期 v.33 1316-13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44K] - 周乔;陈莘妍;周军;
目的 探讨舒芬太尼(Suf)调控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Unc-51样激酶1(ULK1)通路对子宫肌瘤细胞增殖和自噬的影响。方法 CCK-8检测不同剂量Suf对人子宫平滑肌细胞HMSMC细胞活力的影响。子宫肌瘤细胞分为子宫肌瘤组、Suf低剂量组、Suf中剂量组、Suf高剂量组、AMPK激活剂(AICAR)组、Suf高剂量+AMPK抑制剂(Compound C)组。克隆形成实验、CCK-8检测子宫肌瘤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子宫肌瘤细胞凋亡;透射电镜观察子宫肌瘤细胞中自噬小体数;免疫荧光染色法观察子宫肌瘤细胞中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蛋白荧光强度;qRT-PCR检测子宫肌瘤细胞中Bcl-2相关X蛋白(Bax)、Beclin1、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p62 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子宫肌瘤细胞中半胱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p-mTOR、p-AMPK、p-ULK1蛋白。结果 0 ng/mL、20 ng/mL、40 ng/mL、80 ng/mL的Suf对HMSMC细胞活力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子宫肌瘤组相比,Suf低、中、高剂量组子宫肌瘤细胞克隆形成数、OD_(450)、PCNA、p62 mRNA表达、p-mTOR蛋白降低,细胞凋亡率、子宫肌瘤细胞中自噬小体数、LC3蛋白荧光强度、Bax、Beclin1 mRNA表达、Caspase-3、p-AMPK、p-ULK1蛋白升高,且Suf高剂量组趋势最明显,AICAR组与Suf高剂量组趋势一致(P<0.05);与Suf高剂量组相比,Suf高剂量+Compound C组子宫肌瘤细胞克隆形成数、OD_(450)、PCNA、p62 mRNA表达、p-mTOR蛋白升高,细胞凋亡率、子宫肌瘤细胞中自噬小体数、LC3蛋白荧光强度、Bax、Beclin1 mRNA表达、Caspase-3、p-AMPK、p-ULK1蛋白降低。结论 Suf可能通过激活AMPK/mTOR/ULK1通路抑制子宫肌瘤细胞增殖,诱导细胞自噬和凋亡的方式发挥抗子宫肌瘤的作用。
2025年06期 v.33 1322-13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80K]
- 陈吉吉;沈海青;黄小艺;
目的 探讨极低出生体质量(VLBW)小于胎龄儿(SGA)与适于胎龄儿(AGA)的围生因素及临床特征,以期为极低出生体质量儿救治提供更好临床依据。方法 收集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收治的116例极低出生体质量儿的临床资料,根据胎龄和出生体质量分为两组:适于胎龄儿组(AGA组)86例,小于胎龄儿组(SGA组)30例,比较两组的围生因素及临床特征。结果 SGA组母亲合并妊娠高血压疾病发生率高于AGA组。新生儿住院期间,SGA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发生率低于AGA组。SGA组新生儿在生后6 h内血小板数、血糖水平低于AGA组,而血红蛋白水平高于AGA组;在生后1周时,SGA组新生儿血清磷低于AGA组,血钙高于AGA组;在生后2周时,SGA组的血钙、甘油三酯高于AGA组。结论 母亲合并妊娠高血压疾病可增加极低出生体质量儿发生SGA的风险。极低出生体质量SGA患儿住院期间发生血液学异常、内环境紊乱、脂代谢功能不足的风险增加,而RDS、BPD的发生率更低。
2025年06期 v.33 1330-13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7K] - 史文誉;张晨;徐京;李明兄;
目的 探讨学龄期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运动行为阶段分布特征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23年1—12月217例学龄期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为调查对象,跟踪随访至术后6个月。采用自行设计的一般及疾病相关资料调查表、运动阶段变化量表(SCS-E)、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少年儿童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儿童焦虑抑郁量表(SCARED)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患儿术后的运动行为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 纳入的217例患儿中,其运动行为存在阶段性变化,处于前意向阶段者31例(14.29%),意向阶段者53例(24.42%),准备阶段者60例(27.65%),行动阶段者42例(19.35%),维持阶段者31例(14.29%)。约144例(66.36%)患儿处于非行为阶段(前意向阶段、意向阶段、准备阶段)。单因素分析发现,不同特征患儿性别、父母学历、手术类型、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家庭住址(城市/农村)构成比、父母职业构成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运动习惯、CBCL量表评分、少年儿童领悟社会支持量表评分、SCARED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运动习惯、感知锻炼益处/障碍、社会支持、焦虑抑郁等因素是影响患儿术后运动行为所处阶段的主要因素(P<0.05)。结论 多数学龄期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尚未形成规律运动行为习惯,其运动行为受多种因素影响,医护人员应依据患儿行为阶段特点制定个性化早期运动干预方案,提升干预的远期效果。
2025年06期 v.33 1335-13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1K] - 黄素兰;葛良清;杨林姣;张朝霞;
目的 本研究拟应用机器学习构建高龄产妇子痫前期发病风险预测模型,以期更精准预测疾病发生风险。方法 本研究收集2013—2023年在医院住院的高龄产妇(≥35岁)作为研究对象,并随访至产后3个月。研究采用5种机器学习分类算法构建高龄产妇发生子痫前期的预测模型。然后评价模型的性能,最后进行外部验证。结果 在本研究中,共收集了2544例高龄产妇,328例患者诊断为子痫前期。利用所选特征指标,基于5种算法建立高龄产妇发生子痫前期的预测模型,通过对验证集进行验证得到了不同分类模型验证集的AUC和准确度。高斯朴素贝叶斯(GNB)模型的AUC为0.892(95%CI:0.856~0.928),准确度为0.853(95%CI:0.771~0.935),为最优模型。SHAP算法用于获得每个预测变量对GNB模型预测结果的作用,结果显示尿酸、血沉、甘油三酯和空腹血糖是高龄产妇发生子痫前期的相关因素。在外部验证组中,区分度AUC为0.896(95%CI:0.842~0.949)。结论 在本研究中,血尿酸、血沉、甘油三酯和空腹血糖是高龄产妇发生子痫前期的主要预测因子。
2025年06期 v.33 1340-13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43K] - 姜燕丽;蔡东黎;闫露露;解敏;李海波;
目的 探讨基因变异热性惊厥患儿的临床发病特点及遗传学特点。方法 收集2022年2月至2024年1月在宁波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就诊的40例热性惊厥患儿的临床资料。采集患者外周血样,使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外显子组测序,对可疑变异予家系验证并明确变异来源。对存在与临床表型高度相关的基因变异患儿进行随访,关注疾病表型,并结合基因型进行关联比对分析。结果 本研究40例热性惊厥患儿中共检测到7个与临床表型高度相关的基因:STX1B、KCNB1、PRRT2、SCN1A、SCN8A、KMT2E、IRF2BPL。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变异类型多样,半数能自行缓解,药物治疗有效,大部分预后良好,少数发展为癫痫。结论 热性惊厥与热敏感性癫痫在疾病早期难以鉴别,对于频繁发作的热性惊厥患儿,建议早期完善基因检测,以利于疾病的早期识别、合理治疗及预后的判断。
2025年06期 v.33 1349-13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9K] - 洪慧敏;张凯;陈恩辉;陈婷;朱辉琴;
目的 探讨乳腺癌(BC)组织中G蛋白偶联受体4(LGR4)、SWI/SNF相关BAF染色质重塑复合物亚基E1(SMARCE1)、干扰素诱导的跨膜蛋白1(IFITM1)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术后3年生存率的关系。方法 选取在东台市人民医院行乳腺切除手术的126例B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检测BC组织及癌旁组织LGR4、SMARCE1、IFITM1表达情况;Kaplan-Meier法分析LGR4、SMARCE1、IFITM1表达与患者术后3年生存率的关系;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影响BC患者术后3年生存率的危险因素。结果 LGR4、SMARCE1、IFITM1在BC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5);LGR4、SMARCE1、IFITM1阳性表达患者中低分化程度、Ⅲ期、肿瘤直径>2 cm、淋巴结转移占比显著高于高分化程度、Ⅰ~Ⅱ期、肿瘤直径≤2 cm、无淋巴结转移患者(P<0.05);LGR4、SMARCE1、IFITM1阳性表达患者3年生存率分别低于LGR4、SMARCE1、IFITM1阴性表达(P<0.05);BC患者中低分化程度、TNM分期为Ⅲ期、肿瘤直径>2 cm、淋巴结转移、LGR4、SMARCE1、IFITM1阳性表达是影响术后3年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BC组织中LGR4、SMARCE1、IFITM1阳性表达率增加,与组织分化程度、TNM分期、肿瘤直径等临床指标密切相关,是影响BC患者术后3年生存率的重要因素。
2025年06期 v.33 1354-13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8K] - 赵中莹;陈雪;蔺朋武;贾春暘;何静;张庆华;冯暄;
目的 旨在探讨胎儿肾脏回声增强(HEK)的产前诊断和预后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67例HEK病例的产前诊断、妊娠结局和随访结果。结果 67例HEK样本中,18例为孤立性HEK,49例为非孤立性HEK。在孤立性HEK中,发现致病性染色体异常5例,均为17q12微缺失综合征(5/18,27.8%)。在非孤立性HEK中,发现致病性染色体异常20例(20/49,40.8%)。两组的染色体异常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57,P=0.328)。产前诊断为HEK的胎儿出生后随访至关重要。在孤立性HEK中,5例17q12微缺失综合征胎儿引产,1例出生后超声提示右肾缺如,余12例生长发育均正常。在非孤立性HEK中,1例病例失访,18例致病性染色体病例引产,6例因超声检查异常引产,3例因羊水过少引产,1例出生后先天性消化道畸形,1例出生后肾脏核磁共振成像提示异常,余19例生长发育均正常。孤立性HEK的妊娠结局显著优于非孤立性HEK(χ~2=4.249,P=0.039)。结论 HEK的病因复杂多样,介入性产前诊断(染色体核型和CNV-seq检测)有利于明确病因和早期干预。HEK的染色体异常风险及妊娠结局因是否合并其他系统异常而存在差异。孤立性HEK预后较好,但仍需密切随访并关注17q12微缺失等潜在遗传学问题。非孤立性HEK染色体异常高,预后较差,需谨慎处理并进行精准遗传学检测。
2025年06期 v.33 1360-13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8K] - 张学伟;邓艺洁;
目的 探讨多巴胺D4受体(DRD4)616位点(rs747302)基因多态性对全身麻醉眼科患儿术中局部脑氧饱和度(rSO_2)及苏醒期谵妄(ED)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2年10月至2024年11月于上海市普陀区中心医院行全身麻醉眼科手术的135例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ED分为ED组(n=47)和非ED组(n=88),比较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及麻醉前(T0)、手术开始时(T1)、术后30 min(T2)、术后60 min(T3)、手术结束时(T4)、苏醒后30 min(T5)的rSO_2、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_2)等指标;哈迪-温伯格平衡定律采用拟合优度χ~2检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ED的独立影响因素;比较不同模型的AUC-ROC、综合判别改善指数(IDI)和净重新分类指数(NRI);采用Hosmer-Lemeshow检验比较不同模型的拟合优度;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rSO_2与ED发生的相关性;通过线性回归分析DRD4 rs747302基因多态性与rSO_2水平的关联;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相乘交互和相加交互作用。结果 依据多因素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构建的模型1加入rSO_2和DRD4基因多态性后AUC-ROC(0.862,95%CI:0.804~0.894)、IDI(0.088,95%CI:0.065~0.124)和NRI(0.788,95%CI:0.723~0.846)显著提高(P<0.05)。与模型1比较,模型2的AUC-ROC(0.835,95%CI:0.776~0.870)、IDI(0.077,95%CI:0.056~0.115)、NRI(0.730,95%CI:0.663~0.827)显著提高(P<0.05)。Hosmer-Lemeshow检验结果显示,模型2(P=0.858)较模型1(P=0.677)拟合优度更理想。Logistic回归模型逐步排除混杂因素后,rSO_2水平与全身麻醉眼科患儿术后ED发生风险存在独立相关性;在GG基因型中,T2~T5时的rSO_2水平显著高于T0时的rSO_2水平(P<0.05);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DRD4基因(rs747302位点)与ΔrSO_2显著关联(P<0.05)。调整混杂因素后(模型2和模型3),DRD4基因(rs747302位点)与ΔrSO_2仍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交互作用分析结果显示,DRD4基因(rs747302位点)多态性与rSO_2水平对ED发病的影响在相加模型(RERI=8.530,95%CI:3.869~11.335;AP=0.712,95%CI:0.285~1.478;S=4.002,95%CI:1.876~6.382)和相乘模型(OR_(相乘)=2.594,95%CI:1.570~3.437)中存在交互作用,表现为协同作用。结论 DRD4 rs747302基因多态性与全身麻醉眼科患儿ED密切相关,且与术中rSO_2水平对ED存在协同作用。
2025年06期 v.33 1366-13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3K] - 刘选美;沈文哲;张玲;罗春梅;
目的 本研究旨在系统评估左炔诺孕酮宫内释放系统(LNG-IUS)在子宫腺肌病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尤其关注其对疼痛缓解、月经量减少及子宫体积变化的影响。方法 采取前瞻性临床试验,纳入符合标准的子宫腺肌病患者。患者在治疗前后接受定期评估,包括疼痛评分、月经量测量及超声检查以监测子宫体积变化。数据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以评估LNG-IUS的长期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经过12个月的治疗,LNG-IUS显著降低了患者的疼痛评分(P<0.001),月经量显著减少(P<0.001),并且子宫体积也有明显缩小(P<0.01)。同时,在随访期间未观察到严重不良反应,提示该治疗方案具有良好的耐受性。结论 LNG-IUS在子宫腺肌病患者中具有显著的疗效,能够有效改善症状且安全性良好,为该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
2025年06期 v.33 1375-13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4K] - 李攀;徐颖;黄海燕;林曼;洪冠多;于英;
目的 探讨1例21号染色体同源型Robertson嵌合体胎儿的产前诊断及产后临床表现分析,为此类罗伯逊易位嵌合体进行遗传咨询提供更多的临床依据。方法 羊水标本进行细胞培养染色体核型分析、基因组拷贝数变异测序(CNV-seq)检测及定量荧光聚合酶链反应(QF-PCR)母源污染鉴定,外周血标本采用淋巴细胞培养核型分析。结果胎儿染色体核型为mos 45,X?,der(21;21)(q10;q10)[42]/46,X?[18],胎儿羊水CNV-seq技术检测结果为正常。胎儿出生9个月后,其核型在外周血染色体核型为mos 45,XX,der(21;21)(q10;q10)[56]/46,XX[4]中得到验证。结论 产前诊断中遇到罗伯逊易位携带者,应建议行夫妻双方外周血染色体检查、CNV-seq技术及单核苷酸多态性(SNP)-Array分析技术,确认是否与遗传、微缺失、微重复以及UPD有关,对同源型罗伯逊易位嵌合体这类胎儿提供遗传咨询的临床依据,有利于临床对可能出现的症状提供准确诊断和有效早期干预,从而降低患儿出生缺陷的发生。
2025年06期 v.33 1381-13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7K] - 潘永健;温琴;李源斌;吴丹;吴卫照;
目的 探讨GABRB1基因变异致婴儿早期癫痫性脑病45型(DEE45)的临床和遗传学病因。方法 对2023年3月中山市小榄人民医院确诊的1个DEE45家系进行临床评估、影像学检查及全外显子组测序(WES),结合Sanger测序验证变异来源,并基于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ACMG)指南和生物信息学工具分析变异致病性。本研究获得了先证者父母的知情同意。结果 先证者(5岁女性),临床特征以失神发作为主,颅脑MRI示双侧脑室周围白质异常信号灶,智力正常,丙戊酸钠治疗有效;其同胞妹妹(9月龄)表现为运动及语言发育落后,Gesell发育量表评分提示轻度发育迟缓。WES检测结果显示先证者、其妹妹GABRB1基因第4号外显子存在c.332G>A(p.Arg111Lys)杂合错义变异,遗传自其父亲,根据ACMG相关指南,该变异评级为临床意义未明(PM2_Supporting+PP3)。与既往6例DEE45患者相比,本家系表型较轻,且为首例家系遗传报道。结论 GABRB1基因c.332G>A变异可能是该DEE45患儿的遗传学病因,其位于功能域的错义突变可能部分解释表型较轻。本研究扩展了DEE45的遗传异质性,为临床诊断、预后评估及家系遗传咨询提供了新依据。
2025年06期 v.33 1387-13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39K] - 陈丽丽;李雨桐;
目的 本文报道了1例NR0B1基因突变致X连锁先天性肾上腺发育不良(X-linked AHC)病例,通过描述患者临床症状、检查结果、文献复习归纳讨论NR0B1基因突变的功能影响等,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例X-linked AHC患儿的临床特征及基因突变结果。结果 患儿因乏力2年、发热伴精神萎靡2日就诊,查体全身皮肤黏膜弥漫性色素沉着;基因检测明确NR0B1基因c.754C>T半合子突变致X-linked AHC。结论 X-linked AHC在临床上较为罕见的遗传性疾病,主要影响男性。其会影响许多体内的内分泌组织,尤其是肾上腺,主要特点是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该患儿的主要临床特征及基因检测结果均符合该病诊断,所以对符合该疾病临床表现的患者,应及早行基因全外显子组测序,为临床精准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2025年06期 v.33 1394-13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2K] - 李烨姗;刘玲;陈超洪;林少珠;李承燕;敖当;
目的 概括1例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蛋白酶(ADAMTS13)基因变异所致新生儿期发病的遗传性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hTTP)的临床特点并分析其遗传特征。方法 本研究回顾了2023年在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新生儿科就诊的1例新生儿溶血性黄疸、血尿、血小板减少的患儿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查。采用家系全外显子组测序(WES)技术对患儿及其直系亲属进行全外显子组分析,最后运用Sanger测序完成家系成员间的遗传学验证。结果 该新生儿于娩出后15 h即出现临床症状,首发症状为快速进展的溶血性黄疸伴血小板计数显著下降。病程进展中相继出现急性肾损伤及肺出血等严重并发症,最终因多器官功能衰竭在发病后24 h内死亡。WES检测提示患儿ADAMTS13基因复合杂合突变:c.581G>T(p.Gly194Val)、c.686+1del。其中,c.581G>T(p.Gly194Val)来源于父亲,该变异为错义突变,到目前为止,该变异在参考人群基因频率数据库(gnomAD)中最小等位基因频率为0.0002。经家系溯源分析,c.686+1del来源于母亲,该变异在参考人群基因频率数据库中最小等位基因频率为0,根据ACMG指南,该变异为致病变异,经检索HGMD、ClinVar、ExAC等数据库,c.686+1del缺失突变目前未见报道。结论 该病最常见的临床特征是表现为难以消退的黄疸,血小板减少以及不明原因的发热、肾损害、神经系统异常。儿童期是该病发病高峰期之一,部分患儿新生儿期发病。该患儿是由于ADAMTS13基因c.581G>T错义突变以及c.686+1del缺失突变所致的hTTP,而ADAMTS13基因的c.686+1del缺失突变未见报道,上述发现进一步丰富了ADAMTS13基因变异谱。
2025年06期 v.33 1398-14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2K] - 戴岩瑞;马小萍;李华;张俊柱;王晓晨;窦楠;刘丽;
目的 探讨家系全外显子组测序(trio-WES)确诊的1例Cockayne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表型和ERCC8基因突变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1例经三人家系全外显子组测序检测确诊的Cockayne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表型、影像学资料及基因检测结果。结果 男性患儿,2岁8月,主要表现为生长发育迟缓、小头畸形、特殊面容、光敏反应、步态协调性差等。头颅MRI提示Dandy-Walker变异,小脑蚓部发育不良,右侧桥前池皮样囊肿。测序结果:患儿ERCC8基因4号外显子区域存在c.394_398del(p.Leu132Asn f*6)移码变异和0.15 kb拷贝数杂合缺失变异,分别来源于母亲和父亲;为复合杂合变异,遗传模式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结论 该患儿同时存在小片段的插入或缺失(InDel)和拷贝数变异(CNV)。家系全外显子测序可准确检测Cockayne综合征的相关致病变异,有助于临床医师对该疾病的早期识别及诊断。
2025年06期 v.33 1403-14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2K] - 闫晓杰;陈洪;黎煜枫;贾茹;庞泓;宋丹阳;张志涛;张丹;吕远;
目的 探讨1例3号染色体部分片段重复合并5号染色体部分片段缺失胎儿的产前诊断及临床表型特征,并对相关文献进行总结。方法 以1例孕妇外周血胎儿游离DNA产前筛查提示3号染色体微重复和5号染色体微缺失高风险的胎儿为研究对象。收集孕妇相关临床资料,对胎儿羊水样本进行染色体G显带核型分析和CNV-Seq检测,对胎儿父母进行外周血染色体G显带核型分析。结果 孕妇外周血胎儿游离DNA产前筛查检测结果提示胎儿3p26.3p25.3部分三体合并5p15.33p14.1部分单体高风险。羊水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显示胎儿染色体为46,XN,der(5)t(3;5)(p25;p14);染色体拷贝数变异检测提示3号染色体p26.3p25.3区域出现10.68 Mb重复,5号染色体p15.33p14.1区域出现26.43 Mb缺失。夫妻核型分析结果显示胎儿父亲为46,XY,t(3;5)(p25;p14)。结论 胎儿同时存在3号染色体和5号染色体的异常是由父亲平衡易位导致,为该家庭生育染色体正常后代提供了依据。孕妇外周血胎儿游离DNA产前筛查可以在孕早期提示染色体拷贝数异常。
2025年06期 v.33 1408-14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7K] - 贾茹;孙凤娇;王雪;徐爱群;
目的 本文报道1例VACTERL综合征的产前诊断及临床分析,探讨其产前诊断策略及遗传机制。方法 回顾分析2025年3月滨州医学院烟台附属医院1例经产后确诊的VACTERL综合征病例的产前超声、胎儿磁共振成像(MRI)、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MA)及全外显子组测序(WES)资料。结果 孕妇孕24周超声提示胎儿胸椎发育异常、门体静脉异常,胎儿MRI进一步证实胎儿胸椎蝴蝶椎;孕31周后发现羊水过多。新生儿娩出后确诊食管闭锁伴食管气管瘘、肛门闭锁伴直肠阴道瘘,符合VACTERL综合征诊断标准。行WES检出SUZ12、TRPV4、DYNC2I1基因变异(ACMG分类:意义未明)。结论 联合多模态影像与WES可提高VACTERL综合征的产前预警效能,有助于早期诊断及遗传咨询,多基因协同作用可能是其潜在发病机制。
2025年06期 v.33 1414-14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8K] - 郭淑霞;刘佩娜;高明东;孙永红;
目的 探讨1例SLCO1B1和SLCO1B3双基因突变导致Rotor综合征(RS)患儿的遗传学病因。方法 以甘肃省人民医院2025年确诊的1例Rotor综合征患儿为研究对象,对患儿及其家系成员肝脏常见遗传代谢性疾病二代测序筛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患儿主要临床表现为反复巩膜和(或)皮肤轻度黄染3年余,生化指标提示胆红素升高主要以直接胆红素(DBIL)升高为主。入院后采用高通量的二代测序技术,证实该患儿本次检测出SLCO1B1基因的变异,变异位点为c.1738C>T(p.Arg580*),为致病变异。并通过拷贝数变异(CNV)分析证实存在12号染色体SLCO1B3基因6号内含子发生纯合插入,插入起始位置chr12:21014094。依据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ACMG)标准,判定该变异的致病性为致病。结论 SLCO1B1和SLCO1B3双基因纯合突变是本例Rotor综合征患儿的分子遗传基础。
2025年06期 v.33 1419-14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90K] - 郭玥;惠玲;邢旺;唐汉博;
目的 分析由ABCC9基因突变引起Cantú综合征的临床表型及遗传学特征。方法 回顾分析1例Cantú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资料及基因检测结果。结果 患儿全身多毛,心脏彩超提示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全外显子组测序显示ABCC9基因突变,患儿父母均未携带该变异,为新发变异。结论 基因检测有助于综合征的早期诊断,并指导优生优育。
2025年06期 v.33 1423-14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7K] - 杨静品;崔佳;刘海敬;代天;吴仪;刘丽君;郝京霞;张蔷;
目的 报道并分析1例因线粒体三功能蛋白的HADHB基因突变导致的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和周围神经病变的病例特点及其治疗效果,丰富此类罕见病的临床表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线粒体三功能蛋白的HADHB基因突变引起的甲状旁腺功能减退患儿的病例特征。以“线粒体三功能蛋白”“线粒体三功能蛋白甲状旁腺功能减退”“Hypoparathyroidism and Mitochondrial trifunctional protein deficiency”为检索词,检索万方数据库、全国图书馆参考咨询联盟及PubMed数据库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 患儿1岁,以反复低钙血症伴肌无力就诊。实验室示低钙血症、高磷血症,甲状旁腺激素减低,提示甲状旁腺功能减退;腹部超声显示双肾髓质钙质沉积,心肌酶谱异常,尿常规示蛋白尿,肌电图提示周围神经感觉-运动复合损害。基因检测发现HADHB基因复合杂合突变:c.1175C>T(p.A392V)和c.1282C>T(p.H428Y,新生突变),确诊线粒体三功能蛋白缺乏症。经钙剂+活性维生素D治疗后,血钙恢复正常,神经肌肉症状缓解。文献检索显示,全球仅23篇英文报道,国内尚无相关病例。结论 本研究报道了国内首例由HADHB基因复合杂合突变(c.1175C>T及c.1282C>T)导致的线粒体三功能蛋白缺乏症合并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罕见病例。该患儿除典型低钙血症、甲状旁腺功能减退,还表现为周围神经病变、亚临床心肌损害及早期肾小管损伤,扩展了该病的表型谱系。
2025年06期 v.33 1426-14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3K] - 刘学芳;孙素真;陈芳;庞领玉;杜雅坤;李鑫;
目的 总结CACNA1E基因变异致发育性癫痫性脑病(DEE)患儿的临床表型及遗传学特点。方法 回顾河北省儿童医院神经内科诊治的1例CACNA1E基因变异致DEE患儿的临床特点。总结CACNA1E基因不同位点变异致DEE患儿的临床特征。结果 患儿为4月23天男婴,表现为痉挛发作、全面性发育障碍,生后即存在大头畸形、关节挛缩,诊断为DEE。全外显子测序结果显示:CACNA1E基因存在c.2014G>A(p.Ala702Thr)杂合突变,该位点位于第17号外显子,为新生变异(de nove)。根据美国医学遗传学和基因组学学会(ACMG)指南,评级为致病变异,诊断为DEE 69型。结论 CACNA1E基因变异导致的DEE 69型主要表现为早发性难治性癫痫、发育迟缓,可合并肌张力减退、大头畸形、过度运动和关节挛缩等;基因检测有助于DEE的精准诊断。
2025年06期 v.33 1430-14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2K] - 葛婷婷;王亚飞;林晓娟;
目的 分析1例产前超声提示胎儿颅脑结构异常的遗传学病因,为该病的遗传咨询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2年在甘肃省妇幼保健院(甘肃省中心医院)产前诊断中心就诊的1例颅脑结构异常胎儿作为研究对象,提取胎儿羊水及父母外周血的基因组DNA,通过全外显子组测序技术对家系进行测序,并应用Sanger测序对候选基因进行验证。结果 超声提示胎儿胼胝体缺如或发育不良;MRI提示脑积水,胼胝体较薄、压部显示不清。基因检测发现胎儿携带CLCN4基因外显子7存在c.571A>T杂合变异(p.Ser191Cys),经父母验证后为胎儿自发变异,关联疾病为X-连锁综合征精神发育迟缓。结论 胎儿CLCN4基因c.571A>T自发变异可能是引起胎儿产前脑室扩张、胼胝体异常等的遗传原因,该变异的发现进一步扩大了CLCN4基因的表型谱,为胎儿颅脑结构异常的遗传咨询及产前诊断提供新的方向和依据。
2025年06期 v.33 1434-14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2K]